溶解氧水质微型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,这些方法各有特点,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需求: 1、碘量法:原理: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,生成氢氧化锰沉淀。氢氧化锰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硫酸锰。随后加入浓硫酸使沉淀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,溶解氧越多,析出的碘也越多,溶液颜色越深。最后,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溶解氧含量。特点:步骤繁杂,不适合现场测定,检测时间较长。在水藻繁生的水体中,由于光合作用使放氧量增加,可能使水中的氧达到过饱和状态,此时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比较困难,测定结果不够准确。 
2、电极极谱法:原理:通过电化学方法,在两极间加恒定电压,电子由阴极流向阳极,产生扩散电流。扩散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,仪器将电流计读数自动转换为溶解氧浓度。特点:步骤简单快捷,仪器价格相对低廉,属国家标准方法。但需注意,随着氧气的消耗会在膜和电极上产生污垢,形成氧气梯度会降低反应速度。如果半透膜损坏,电解液容易被污染,会造成电池电势漂移,而漂移会被错误地显示为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,因此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及半透膜。 3、荧光法LDO:原理:利用荧光物质在蓝光照射下激发并发出红光,氧分子可以带走能量(猝息效应),因此激发红光的时间和强度与氧分子的浓度成反比。通过测量激发红光与参比光之间的相位差,并与内部标定值对比,计算出氧分子的浓度。特点:步骤简单快捷,无需标定,响应时间快,测量结果稳定,对流量没有要求,无干扰,减少清洗频率,维护量低。但仪器价格相对较高,不属于国家标准方法。 4、电化学探针法:原理:当水中的氧分子通过隔膜时,它们被工作电极还原。氧浓度与扩散电流呈正相关,通过测量该扩散电流来计算水中的溶解氧浓度。特点:测量速度快、结果稳定、数据准确、干扰少,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。其现行标准为HJ 509-2009。 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根据具体的水质监测需求、预算以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。同时,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,还需要注意定期校准仪器、维护探头等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ahyqis.com/newss-8072.html
|